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兰烁
(来源:图虫)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双循环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也迎来新的发展变化。3月19日,由时代传媒集团和宝鼎资本联合举办的“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巡回沙龙”广州站圆满落幕,嘉宾们就公司治理体制、资本市场的现状与未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是很多跨国公司重要的一环,很多跨国目标公司拥有中国的产业资本或将中国企业视为其供应链的重要部分。疫情发生以来,受中美关系、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步伐明显放缓。
据安永发布《2020年全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2020年,中企宣布的海外投资退出项目金额较2019年上涨124%,达493.3亿美元,首次超过全年宣布的并购总额。
广东前海金融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姚军也在演讲中透露,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海外并购的峰值下降了80%,并购数量和规模的增长都有所趋缓。不过,姚军认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未来跨国并购仍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在姚军看来,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中主要有两个常见的问题,一是信息因素,管理团队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导致交易以后范围太广管理不到位;二是技术因素,亚洲公司缺乏在重大过渡时期快速建立架构的概念,而形成架构对于整合资源是核心的关键点。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的二十余年中,吉利汽车可谓提供了一个“范本”。从2006年入股美国锰铜公司20%股份开始,吉利在十几年间进行了8次重要的海外入股并购重组,通过全球化的布局和资源整合,成功站上了“世界舞台”。
姚军认为,对于中国企业及平台而言,在并购中更需要展示文化理念和价值观,通过资本和技术运营获得了初步并购,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还是一种文化认同。
故而,跨国并购难,但更难的是并购之后如何实现双赢和持续创新突破,对于后发的中国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而言,姚军坦言,目前确实会遇到一些新的挑战,但基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中国企业仍然可以获得新的机会。
“如果企业有回A或H股二次上市的意愿,则需要考虑在平衡好双循环背景下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市场和股东的回报之后再做出抉择。”姚军表示,“在平衡好各方利益之后,市场还是能够为上市企业提供诸多选择的。”
整体来看,疫情发生以后,跨国并购的数量和规模均比往年有所下降。
姚军告诉时代财经记者,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在于并购交易的领域,比如对健康产业的认知逐步深化,将有可能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大;而随着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涉及到高科技领域的并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由于国际关系的全球化,在科技相关的并购领域中,可能会有更多的政治或者其他一些因素参与进来,为未来的全球并购提供新的变数。”
从以往的历史中可以观察到,每一次重大的国际事件过后,总会促成一些成功的跨国收购。
如2003年“非典”之后,联想在次年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以及ThinkPad品牌;TCL与法国汤姆逊合并重组,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基地;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促成了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高科技产业海外收购。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跨国并购掀起新高潮,此后的2009年更是被业内视为“中国并购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正发生在此时。
对于跨国并购来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过后,势必也将催生新的机遇。除了上述三大产业,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移动支付、航空旅游、工程机械等领域都将有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布局海外市场能够重塑产业链的新希望,而中国企业在其中的角色愈显重要。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 网址: http://www.xjrsjzz.cn/zonghexinwen/2021/032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