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谈谈互联网金融信贷类平台业务

来源:新金融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变强,并且各行业都在向着互联网融合,比如互联网金融信贷行业,如今用户在信贷平台上就可以进行这些操作;本文作

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变强,并且各行业都在向着互联网融合,比如互联网金融信贷行业,如今用户在信贷平台上就可以进行这些操作;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互联网金融信贷类平台业务,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用上面这段做为定场语再合适不过了。

我个人认为,在所有行业中,最能击穿人性的,就是游戏与金融两个行业。

游戏行业创造了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有极致的好,也有极致的恶;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是任何角色,做任何事情;可以不用伪装,并且毫无掩饰挥霍自己的真实。

金融行业则创造了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经济规律就是社会运行的根本规律,通过价格衡量每一件东西的价值。在这个世界里,90%的财富掌握在10%的人手里,低认知被高认知无情的收割。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信贷业务的研究,分享两点对投资者用户思考,以及对理财端产品经理的一些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 绝大部分初级投资人比起收益率更关注收益金额。
  • 对于理财平台提升成交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收益率。

一、投资者入门的标志是从关注“收益金额绝对值”到关注“收益比率”

之前的文章我们提到过,绝大部分的理财用户是用购买商品的思维在购买金融产品,这是非常危险;因为买商品买的是当下,而买金融产品买的是未来预期。

进而导致投资者将关注重心放在了“确定性”收益金额,而不是未来的增长比率;这样将会产生两个影响,这两个影响看起来不大,但会使投资者形成不好的投资习惯。

1. 容易蔑小贪大,做出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决策

如果从金额绝对值的角度看,两三百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不是什么大钱,和朋友吃顿饭、逛次街的花销都可能比这个大;所以,大脑意识会将其定义为“小钱”。

假设你有5000元用来理财,半年可收益200元,大脑就会不自觉的关注这几个点:

“5000块(挺多一笔)、200元(小钱)、半年时间(挺长时间)。

通过意识感性拼接,形成观念:“投资一笔钱,花半年时间,才赚一点小钱。”进而去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但,更高的投资收益意味着更高的风险;盲目追求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无异于高空走钢丝。

但你要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投资年化收益率为8%,已经远高于市面上银行理财及低风险股债混合基金收益。当你有一定资金量的情况下,8%的年复合年收益率是相当可以的。

股神巴菲特累计45年年复合收益率为21%左右。投资小白难道还要妄想超过股神?

2. 容易半途而废,“没钱理财”将成为自己不会理财,不学习理财的最佳借口

理财投资能力就像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学习和锻炼的,完全符合“用进废退”原则。

但有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人幸幸苦苦的赚钱、省吃俭用的攒钱,按时上班,努力工作。却不愿花点时间学习理财知识。当看到身边人钱生钱时,心理发痒,于是揣着积蓄迈进金融市场。结果可想而之,“慷慨”的将钱“捐献”给了金融市场,流进了别人的口袋。最终只剩下“不会理财、看不懂”之类的借口。

不愿学习理财知识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就是金融相关知识有一定门槛,且枯燥;需要长期的学习探索积累,大部分人不愿意坚持,原因是大部分人只想赚快钱,接受不了慢慢积累的过程,热衷追逐短期利益,这是人性。

第二点是认知误区,认为投资理财一定要有足额本金,但因为“借债花钱”是人的天性,所以被“缺钱”困住手脚,永远不会开始。

衔接上面我们提到的“金额绝对值”思维,由于关注点在“金额绝对值”而不在“收益比率”,小收益看不上,想要获得更大的收益,那必然需要较大的本金;但由于缺乏理财思维的人往往不重视储蓄,所以形成恶性循环,自己为自己找借口,永远不会开始。

基于上面两点的结论,提升理财端平台成交效率我们就会得到一些优化思路:

比如:展示年化收益率的同时,核心转化环节突出“参考收益金额”,通过“金额绝对值”来强化金融产品价值感知,昨日收益、收益日历、理财月报等进行价值正强化。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 网址: http://www.xjrsjzz.cn/zonghexinwen/2021/0313/616.html

上一篇:改革选举制度,引外商担忧?港澳办:香港金融
下一篇:世界最有钱的四大金融家族,有多古老?究竟多

新金融世界投稿 | 新金融世界编辑部| 新金融世界版面费 | 新金融世界论文发表 | 新金融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金融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