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新结识了不少种粮乡亲,并与之建立了良好关系,这成为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优势。
春风和煦,万物更新,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不少人早已打点行装远行寻梦。而家住广东省兴宁市新陂镇新金村的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志新,却如往年一样,与几个合作社成员一起,开着农耕机在田间地头来回地翻地松土。
与众多外出打工的人一样,李志新也有着自己的梦想,不同的是,他在自己家乡的那片土地上,实现着自己和乡亲们的种粮梦想。目前,作为带动当地农民种粮致富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李志新的名声早已在外。
由打工仔变成贩粮户
据李志新介绍,截至2014年3月底,合作社成员已经发展到了150户,基地3000亩,每亩水稻的利润约200多元,好的情况下300多元。
作为种粮大户,李志新在当地几乎是家喻户晓。有媒体对他的评价是:敢于拼搏,善于抓住机遇,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才干,从一个普通的打工仔转变为种粮大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如媒体所言,李志新和周围很多小青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20年前,他还是一位普通的打工者。谈起在外打工的日子,李志新记忆犹新,初中毕业就随着南下的打工大军到了珠江三角洲,开始了打工生涯。1994年在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厂打工,两年后,到深圳、东莞做电工,1998年,到湖北继续打拼。
参观者到合作社参观
但1999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李志新改变了外出打工的念头。此前,每次回家过年,就常听到邻居抱怨,农村劳动力不足,种田必须四处找人;同时,也注意到家乡田间清澈的小溪正不断地消失,为此他感到心痛。再加上在外打工多年,对家乡产生了眷恋之情,于是这一年他萌生了留在家乡种粮的念头。
不过,李志新明白一个道理,仅靠自己种植几分责任田,难以保障一家人的生活。他当时了解到,当地农民虽然种植的田地不多,但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外出人口的增加,不少农民都有一些富余粮食。因打工多年,也攒下了一点积蓄,于是,李志新首先做起了贩粮的买卖。
这样一干就是几年。因人好又实在,加上不肯让乡亲们吃亏,远亲近邻都愿意把富余的粮食卖给李志新,这样,李志新销售粮食的生意越做越好,收入逐渐增加。
由贩粮户变合作种粮户
2007年,他抓住相邻镇叶塘镇彭陂村种烟基地租赁合同到期的机遇,以每年每亩380斤干谷的租金,一口气将115亩耕地承包了下来,走上了种粮的道路。
李志新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
承包到耕地后,李志新开始购进一些农机具,当时,国家已经实施农机补贴和种粮补贴,他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到购置农机中。这些农机具帮他赚了不少钱,2008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购置农机具的增多,李志新逐渐意识到,仅靠种植自己耕地受到了不少限制,由于种植的粮食面积有限、规模有限,实施标准化种植的成本高,此外,购买的一些大型农机具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而此时,中国大地上已经兴起了兴办合作社热潮,而合作求发展,也和李志新的想法吻合。于是,2009年,在李志新的努力下,辰兴种粮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有5家种粮大户首批加入合作社。
随着合作社的成立,李志新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清晰:通过合作社,发挥农机齐全的优势,与成员及周边村子的农民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像以前承包的农田一样,水利、道路等就可以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由种粮户到与农民一起种粮
理想是理想、筹划归筹划,现实却很残酷。在合作社刚刚起步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合作社的成立,让种植基地的面积一下子扩大了不少,同时李志新又增加承包了本村和邻村200亩耕地,种植面积也达到了315亩。种植面积的增加对于机械化耕作和统一规划管理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提高机械利用率、节约成本,但不是所有的种植过程都能通过机械化操作完成,有些环节还需要劳动力的参与,而如此大面积的土地,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来说,就显得有点过大了。面对农村青年人外出打工的现状,劳动力问题如何解决?
自回乡销售粮食开始,李志新就结识了不少种粮乡亲,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成为解决劳动力短缺难题的一个优势,利用这些关系,让种粮乡亲在空闲时间帮忙,或介绍帮工,他们都愿意,而且有的非常积极,超出了李志新的想象。此外,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李志新已不再做销售粮食的生意,他把这些生意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做,不但无偿为他们提供运输工具,还经常拿出一些钱给朋友们作周转资金,但也有个条件,就是农忙时必须优先来帮工,工资按照正常标准,一分不少。李志新提出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乐意帮忙,而且也额外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 网址: http://www.xjrsjzz.cn/qikandaodu/2021/031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