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公报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讨论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积极响应,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改革创新实践,掀起“双创”新热潮。
无锡作为百年工商名城,拥有创业创新的强大城市基因和生长土壤,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再到创新型经济蓬勃兴起,靠的就是通过改革创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为发展提供持久的驱动力。
近日,本刊记者就“双创”开展情况专访了无锡市市长汪泉。
《金融世界》: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社会活力以及解决就业问题,中央作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得到各地热烈响应。无锡探索通过推动“双创”赢得经济发展新优势。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无锡怎么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
汪泉:大众创业创新,就像树木和育林一样,需要培育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创业创新一直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文化底蕴,无锡是百年工商名城,在历史上工商业非常发达,有“小上海”之称,改革开放以后经历过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现在创新型经济方兴未艾。
近年来,无锡注重培育和打造创新土壤和环境,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抓手。不可否认,创业创新有风险,在一些领域和阶段,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去推动“双创”,可能会比较缓慢,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承担风险化解以及支持和帮助的责任,推动“双创”工作加快发展。
《金融世界》:更具体一些,在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培育适宜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方面,无锡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做法和举措?
汪泉:为了推动创业创新,无锡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和环境营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第一,无锡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注重本土人才培养和外来高层次人才引进,打造“人才高地”。从2007年开始,先后推出“530”计划、“东方硅谷”计划、“太湖人才”计划等引才举措,制定实施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无锡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目前,无锡人才总量突破120万人,先后引进海外归国领军人才1900多名,9名诺贝尔奖得主和11名外籍院士在锡建立工作站或研究院,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江苏省“双创计划”的分别为79人和330人。
第二,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要素,推进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初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2014年,无锡市物联网与云计算、新能源、微电子、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其中,物联网及相关产业业务收入增长40%以上;全社会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64件,无锡以其创新活力获评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五位。
第三,通过政府搭台提供支持,企业参与和市场导向,把高校和院所的这些科研成果来进行孵化和转化。无锡产学研合作“校企联盟”累计近700个,转化科技成果1200多项,在集成电路封装、干细胞应用、发动机排放控制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技术,涌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D打印、“神威蓝光”等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2014年,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9.9%、列江苏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2%。
第四,优化科技载体布局,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功能,初步形成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至2014年底,无锡累计建成麻省理工、中欧、中以等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9个,位居江苏省第一,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其中国家级20家,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13个、大学生创业园12家。无锡拥有国家级检测中心11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7个,位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第五,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完善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
《金融世界》:初创企业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无锡来说,如何破解融资难题?
文章来源:《新金融世界》 网址: http://www.xjrsjzz.cn/qikandaodu/2021/0223/548.html